哈工大全媒体(商艳凯/文 众合/图)“作为学术带头人,在传帮带方面要做好表率,加入党组织可以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从而更好地带领团队科研攻关、打造国之重器。”
7月1日,“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经验总结大会暨“七一”宣誓仪式上,今年3月光荣成为中国共产党预备党员的空间环境与物质科学研究院院长李立毅教授作为领誓人,带领一校三区新党员进行集体宣誓,老党员共同重温入党誓词。
李立毅教授领誓
在学校党委的统筹部署下,各基层党委和党支部着力打造引领吸纳优秀教师的红色磁场,以李立毅教授为代表的一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国家级青年人才加入党组织,成为推动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先锋力量。
党支部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特别是近两年来,学校党委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为引领,传承哈工大党建工作优良传统,抓住党支部这个基本单元,以“+支部”锻造战斗堡垒、以“支部+”建强火车头,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为走好新百年卓越发展之路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
两年来,学校党建工作步入提档升级“快车道”。学校第四次获评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刘永坦院士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称号。学校连续三批8个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数量位居高校前列,同时获评全国“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2个。
以“+支部”汇聚改革发展战斗集群
眼下正值高校招生季。前不久,“镶”宝石的哈工大高考录取通知书刷屏,而通知书背后的硬核科技也得到媒体的广泛关注。通知书所镶的金刚石和蓝宝石由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红外薄膜与晶体团队自主研制。
“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奋斗的方向。”在“全国模范教师”杜善义院士的带领下,团队瞄准“卡脖子”技术难题集智攻关,实现了相关产品及设备的自主化,同时培养了一大批党员高端人才。
杜善义院士指导团队成员开展科研攻关
作为“大师+支部”的典型代表,航天学院复合材料与结构研究所党支部是学校近年来着力探索从“+支部”到“支部+”理论和实践创新、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的一个缩影。
在教研室、研究所等实践教学机构设置师生联合党支部,把育人育才融入支部工作日常经常,是学校探索“师生+支部”设置模式的一种创新实践。
通过师生联合党支部全方位育人的一个典型代表就是材料学院光电材料系与教学实验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身兼多项工作的支部书记黄陆军教授,抓住一切可能的时间和支部的博士生话人生谈理想,分享自己科研攻关服务航天强国的心路历程,同时精心建设学生创新创业苗圃,使学生参与“互联网+”“挑战杯”等竞赛的热情空前高涨。
哈工大在党建工作方面有着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以来,哈工大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发展壮大,特别是发扬“支部建在连上”这一光荣传统,探索将支部建在班级、课题组、实验室、研究所,在优化高校基层党组织设置模式上走在前列。
学校党委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深刻把握高校党支部建设规律,全面推广“+支部”组织设置模式,创新实施“大师+支部”“团队+支部”“项目+支部”“师生+支部”“榜样+支部”等多样化设置模式,围绕党员专家、重大项目、先进典型等设立党支部,实现中心工作开展到哪里、支部就建到哪里、战斗堡垒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从多年来坚持在发射现场等项目一线建立临时党支部的航天学院卫星技术研究所党支部,到30年薪火相传、雷锋精神代代不熄的机电学院学雷锋小组党支部,再到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冲锋在前的深圳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由一个个党支部组成的改革发展战斗集群,让党旗在科技前沿一线、国家重大需求一线、青年人才成长一线高高飘扬。
深圳校区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工党支部开展抗疫志愿服务
以“领头雁”带领党支部更优更强
“老师,我们实验室空间有限,讨论问题不太方便。”
“同学们可以找支部的老师,预约系里的会议室。大家学习、科研或者生活中遇到什么问题,都可以找老师来一起解决……”
这是化工与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定期面向学生开展的聚合计划“教授面对面”交流现场的一个场景。支部通过实施聚合计划为师生解难题,在办好一件件“小事”中涵养了精气神,把师生紧紧凝聚在了党支部周围。
今年是姜再兴担任党支部书记的第8个年头。他一手抓党建工作一手抓业务工作,在推动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2018年,姜再兴和党支部入选首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并顺利通过验收。“只有通过当好党建和业务工作的‘双带头人’,把大家凝聚在一起,才能真正促进党建与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姜再兴说。
化工与化学学院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教工党支部发放防疫物资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的,只有靠自立自强。”“青年教师要将自己的研究与国家重大需求相结合。”作为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教工党支部的老党员和成长导师,67岁的武高辉教授经常与支部的青年人面对面交流,讲述团队研发的技术助力中国自主研制的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故事,激励引导青年人才投身“国之重器”打造。
2015年开始担任党支部书记的黄小萧以人才梯队建设和青年教师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开展育人工作沙龙、组织学术带头人“问诊把脉”、为青年教师配备成长导师等方式,搭建老中青教师“贯通”的梯队,持续巩固薪火相传的“特种钢”红色基因。
2021年初,黄小萧和党支部入选第二批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在她看来,作为“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既要做支部成员的知心人、贴心人,又要在业务上发挥带头作用,真正做到“双带头、双引领、双融合、双促进”。
材料学院材料科学系教工党支部开展“学党史、践贺信”主题党日活动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书记“领头雁”作用,近年来,学校党委开展了“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质量提升工程,实施“双联系”“双培养”“双骨干”等特色模式,现有28名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担任“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
与此同时,学校党委以政治引领、政治吸纳推动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依托基层党委建设包括光熙教师政治引领工作站在内的8个政治引领工作站,将一批心怀“国之大者”的优秀教师发展入党。
“在与支部的党员共同和时间赛跑、把科研成果写在疫情防控一线的过程中,燃起了我入党的信念。”谈起入党的初心,车万翔教授动情地说。面对2020年初突然袭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车万翔和党支部的党员一起日夜奋战,用20余天快速开发了5个抗疫程序,也坚定了他加入党组织的信念。
车万翔所在的计算学部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通过“启蒙、引领、升华”的全流程“导航式”培养,依托计算学部党委在实践中总结出的一整套吸纳高层次人才入党的工作体系,把高层次人才紧紧凝聚到党组织中,支部所在单位教师党员比例已达到100%。
社会计算与信息检索研究中心师生联合党支部在铁人纪念馆开展党日活动
以“支部+”更好融入服务国家战略
“要干就干别人干不了的,要啃就啃别人啃不动的硬骨头。”为响应和对标党中央提出的“双碳”目标,不久前,已经成立60余年的能源学院燃烧工程研究所教工党支部完成华丽转身,更名为碳中和能源技术教工党支部,以薪火相传的“燃烧魂”精神,开启了一段主动融入服务国家战略的新征程。
多年来,在秦裕琨院士的带领下,这个党支部以“国家的需求就是我的专业”为奋斗准则,围绕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对能源安全、高效、清洁利用的战略,形成了以党建工作引领人才培养、科研报国的工作机制。相关技术累计为行业企业创造经济效益超过300亿元。
秦裕琨院士在支部会上
为响应国家战略而新成立的还有环境学院海绵城市师生联合党支部。在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环境学院院长冯玉杰带领下,党支部推动组织优势和科研优势深度融合并转化为育人优势。在广西南宁,党支部依托全国首个海绵城市院士工作站和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完成了国际首例电子异位补偿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先后有20余名支部成员通过校内学习先进技术、校外参与实际工程,在重大项目磨炼中成长成才。
在哈工大,通过“支部+”服务国家战略的党支部还有很多。交通学院道路与轨道工程系教师党支部聚焦交通强国战略,与黑龙江省林业交通勘察设计院、绥芬河机场项目指挥部等联合共建党支部,将科研做在祖国大地上;土木学院钢结构与木结构学科组党支部通过开展“七个一”系列活动,持续加强与中建公司各党支部的对接共建,实现“企业搭台、科技唱戏”,做到党建联建工作与专业技术领域的合作有机融合;威海校区信息学院通信工程系教工党支部聚焦海洋强国战略,将基因里的使命感化作科研攻关一线的“导航器”,不断校准前进方向……
交通学院道路与轨道工程系教师党支部成员在施工现场开展技术研讨
学校党委积极探索党支部引领推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科学研究、内部治理等中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支部+”工作机制,各党支部主动融入和服务航天强国、网络强国、制造强国、交通强国、乡村振兴、“双碳”等国家战略,以党支部这个“火车头”拉动形成“精确制导”“百舸争流”的磅礴力量。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校各级党组织要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贺信精神,自觉站位在党中央参谋助手、高校国家队‘第一方阵’、航天第一校‘尖兵’的高度,谋划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深度融合,为走好新百年卓越之路凝聚磅礴力量,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在7月1日举行的“在贺信精神引领下”党建与中心工作深度融合经验总结大会暨“七一”宣誓仪式上,校党委书记熊四皓对全校进一步做好党建工作作出部署。